“链”上蓄能聚势 农业产业质效跃迁 ——我市加快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

文章来源:巴中日报      发布时间:2025-05-07


 

恩阳区双胜镇芦笋产业园种植区

 

  农业产业“链”上发力

  南江黄羊

  举措

  ·创新设立“一核两翼”产业服务矩阵

  ·构建“1+1+N”政策支撑体系

  ·搭建全省首个黄羊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

  ·推行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模式

  成效

  南江黄羊存栏量突破18万只,全县黄羊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,带动3000余农户增收致富

  通江银耳

  举措

  ·组建3支高级专家技术服务团,确保技术指导服务覆盖率达100%

  ·发布通江银耳菌种研发、智慧栽培、精深加工等6大领域投资机遇清单

  ·积极开展精准对接,重点考察食品饮品精深加工企业,实现“融圈扩链”

  成效

  ·发展通江银耳重点乡镇20余个、专业村37个、集中连片示范基地75个,建设原生态核心种植基地4000余亩

  ·通江银耳品牌价值达96.61亿元,较上年增长12.7%

  ·建成标准化木屑银耳生产及精深加工厂房12万平方米

  ·开发银耳羹、银耳酒、银耳饮料、银耳面膜等30余种产品

  农业园区

  举措

  ·恩阳区聚焦优质粮油、有机果蔬、道地药材、生态畜禽等主导产业建链、延链、补链

  ·组建7个工作专班,形成“产业链牵头人+链主企业+产业联盟+产业基地+农户”全产业链建设模式

  ·深入推进质量兴农、品牌强农,持续打造“恩阳芦笋”“渔溪川明参”“恩阳大米”等区域公用品牌

  ·探索“丘区农业+”模式,形成田园观光、民俗风情、农业体验、民宿度假等多业态发展模式

  成效

  ·示范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模式50项,助力智慧农业、数字技术在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等各环节全链条广泛应用

  ·特色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6个

  ·累计建成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点30多个

 

  产业链强则产业强,产业强则实体经济强。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“5+2+3”产业体系,以“圈链”思维主动把巴中产业置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国内大循环等战略中谋划推进,加快推进9个产业生态圈、19个重点产业链发展,以小切口、大纵深加快延链招引,构建具有巴中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  在农业产业上,我市不断在“链”上发力,久久为功,进一步释放产业链的强劲动能,持续延伸与加固产业链,让产业生态更具韧性与竞争力。

  政务服务再升级 黄羊产业链闯出“新范式”

  在南江县公山镇石光村的古耕家庭农场,上百只“亚洲第一羊”南江黄羊正在茁壮成长,毛色油光水滑。这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羊品种,通过四川德健食品有限公司的低温分割生产线,变为售价298元/公斤的高端肉制品。

  今年以来,南江县以省级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为契机,聚焦黄羊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需求,创新构建“政务+产业”融合服务体系,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  创新设立“一核两翼”产业服务矩阵,南江县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成1个黄羊产业服务专区,同步在国家现代农业园区、科创中心建成2个产业服务驿站。整合农业农村、市场监管、金融等10个部门42项审批服务事项,创新推出“种羊繁育—生态养殖—精深加工—冷链物流—品牌营销”五大环节服务套餐,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。

  南江县还构建“1+1+N”政策支撑体系,配套出台南江黄羊产业高质量发展、倍增计划等系列政策文件,整合涉农资金4000万元,开发“黄羊贷”等特色金融产品,种羊保险保额提升至2000元/头,财政补贴比例达80%。绘制涵盖11个关键环节的产业生态图谱,动态收录134家经营主体、28项核心技术等产业数据,建立“生产—加工—营销”全链条数据库,助推南江黄羊全产业链优质发展。

  搭建全省首个黄羊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,集成养殖溯源、智慧物流、电商营销等功能模块,实现“牧情监测一张图、产业服务一网通”。推行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模式,实现企业开办、项目审批等事项全程“一网通办”。

  记者从南江县农业农村局获悉,目前,南江黄羊存栏量突破18万只,全县黄羊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,带动3000余农户增收致富。南江县正持续深化产业链增值服务改革,着力打造全国山区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。

  围绕“链主”扩链 通江银耳攀高向强

  目前正是通江段木银耳发菌管理关键期,通江县遴选25名业务骨干组建3支高级专家技术服务团,正以“分片督导、驻村指导、定点带教”的三级联动技术服务体系,确保技术指导服务覆盖率达100%,以全周期服务赋能银耳产业提质增效。

  银耳是通江县的一张特色名片。目前,通江银耳已发展重点乡镇20余个、专业村37个、集中连片示范基地75个,建设原生态核心种植基地4000余亩。

  就在前不久,2025年食用菌全产业链创新博览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。招商专题推介会上,通江县以“传承千年银耳文化打造百亿产业集群”为主题作专题推介,系统展示了通江银耳产业发展规模、特色亮点及全产业链基地建设成果等内容。现场发布了通江银耳菌种研发、智慧栽培、精深加工等6大领域的投资机遇清单,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的高度关注。

  会后,通江县还积极开展精准对接,重点考察了喜多多集团、康亿达生物科技、宁德晟农农业等以银耳为原料的食品饮品精深加工企业,旨在围绕通江县已落地的祥云生物、未来生物等银耳链主企业的产品上下游与市场需求,推动银耳产业延链、补链、强链,实现“融圈扩链”、精准招商。

  在通江未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一朵朵纯白的银耳经过清洗、灌装、高温蒸煮等工序后,被包装成银耳羹等产品。公司已先后推出银耳羹、冻干银耳、银耳蜂蜜水等12种产品,备受好评。

  通江银耳素有“耳中极品、菌中魁首”之美誉,先后获得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”“中国驰名商标”“欧盟有机认证”等多项殊荣。根据《2024中国食药用菌品牌价值评估报告》,通江银耳品牌价值达96.61亿元,位列全国食药用菌区域品牌价值总榜第五名,品牌估值较上年增长12.7%。

  产业链不断延伸,也成为通江银耳“身价”增长的动力。

  近年来,通江县始终锚定“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”建设目标,深入实施“段木银耳强品牌、木屑银耳深加工”战略,推动通江银耳朝着食品、化妆品、医药保健品三大方向阔步前进;成功引进未来生物、福建好彩头、祥云生物科技等8家头部企业落地通江,建成标准化木屑银耳生产及精深加工厂房12万平方米、产能5000万袋;开发银耳羹、银耳酒、银耳饮料、银耳面膜等30余种产品,银耳产业综合产值达35亿元以上,初步实现从初级农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变。

  建强农业园区 沃野崛起产业矩阵

  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油菜基地,连片的油菜已经泛黄,一串串饱满的油菜荚缀满枝干,即将迎来收割。

  恩阳区是全省“产粮大县”“产油大县”,发展特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。早在2020年,恩阳区委就提出“农业园区化”发展要求,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。

 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构建“5+2+3”产业体系,构建具有巴中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恩阳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平台,深耕优质粮油、有机果蔬、道地药材、生态畜禽等主导产业,从建链、延链、补链多个环节入手,抓项目落地、育产业龙头、塑品牌影响、重科技创新,积极探索丘区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路子。

  建立“产业链牵头人负责制”,组建生物育种、现代中药材、食用菌产业集群、粮油制品、休闲食品、农高区等7个工作专班,由产业龙头企业担任“链主”,将产业链成员企业、产业基地和农户全部镶嵌到产业链条上,形成“产业链牵头人+链主企业+产业联盟+产业基地+农户”的全产业链建设模式。

  深入推进质量兴农、品牌强农,持续打造“恩阳芦笋”“渔溪川明参”“恩阳大米”等区域公用品牌,特色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6个,绿色品牌逐渐成为驱动本地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动力。同时,以“恩阳大米”特色品牌为抓手优化粮油产业,推动全区120余户规模经营主体由“卖稻谷”向“卖大米”转变,发展生产基地3万亩,亩均效益达800元。

  恩阳区还聚焦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工尾”“畜头肉尾”,探索“丘区农业+”模式,形成田园观光、民俗风情、农业体验、民宿度假等多业态发展模式。整合现代农业产业资源,在农旅融合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,打造海山情园、万寿养生谷、空港花海等乡村旅游“网红IP”。

  《巴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》提出,着力建设秦巴地区特色种业创新发展高地、国家重要(特色)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、秦巴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集中示范区,到2027年,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农高区。

  恩阳区正积极发挥巴中农高区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集聚优势,示范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模式50项,助力智慧农业、数字技术在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储运、销售等各环节全链条广泛应用。聚焦优质稻米、恩阳芦笋、道地药材、健康养殖等优势产业,推动环境调控、物联感知、精准饲喂、病害监测预警等技术产品在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应用,累计建成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点30多个,运用农业传感器、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工具的转型升级,助推农业走向现代化。(巴中融媒记者 严波)

首页    新闻中心    时政要闻    市委市政府信息    “链”上蓄能聚势 农业产业质效跃迁 ——我市加快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